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公路 >> 正文
三车道大跨隧道浅埋土质地层段施工技术
作者:贾晓刚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3-11-6 20:42:24

  摘要:结合重庆外环高速公路北段施家梁隧道工程实际情况浅述大跨隧道洞口浅埋土质段施工。隧道最大开挖宽度17.82m,施工采用超前大管棚、地表注浆、台阶法、短进尺、弱爆破等具体措施,保证施工安全、质量的同时,快速掘进。

  0 引言

  施家梁隧道位于北碚区施家梁镇境内,是重庆外环高速公路北段项目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也是我国在建的最长的三车道大跨隧道。本文结合施家梁隧道进口端施工过程中采用的一些施工方法和技术参数来浅谈大跨度隧道在洞口浅埋土质地层段的施工技术方法。

  1 工程概况及特点

  施家梁隧道属特长隧道,设计为双洞六车道,隧道左线(LK43+107~LK47+410)全长4303m,右线(LK43+103~LK47+370.5)全长4267.5m。隧道地质结构复杂,围岩破碎,Ⅳ、Ⅴ级围岩占67.5%;进口浅埋段地层表面覆盖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残坡积层粘土,下伏岩层主要为泥岩、粉砂质泥岩。隧址区由于地下水接受补给的来源单一,主要为大气降水,故地下水动态变化同大气降水密切相关,随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左右线之间有一冲沟,每当暴雨发生,地表排水通畅,山洪暴发时消涨亦快。隧道最大开挖宽度17.82m,最大开挖高度12.47m(含仰拱),最大开挖断面177.1m2。

  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计算行车速度100km/h;建筑限界宽14.5m,高5.0m。隧道衬砌内轮廓为三心圆曲墙结构,内净空面积100.69m2。隧道衬砌支护采用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以锚、网、喷为主,并辅以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及钢支撑支护,二次衬砌为模筑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左线设计路堑式明洞70m,右线18m。暗洞施工时首先采用50mφ127mm超前大管棚预支护作为施工辅助措施。

  2 浅埋土质地层段施工方案

  2.1 基本原则

  2.1.1 短进尺掘进:在隧道进口浅埋软弱地段,人工配合挖掘机严格按短进尺开挖,局部坚石采用弱爆破掘进。

  2.1.2 初期支护紧跟:尤其在软弱围岩段,地压增长快,自稳时间短。锚、网、喷及钢支撑架设工作在爆破、排险后马上施作,基本与出碴同时或交错进行,尤其在地层破碎或构造带地段更要紧跟,以保证围岩稳定。

  2.1.3 为维护开挖周边稳定,开挖必须形成平顺的开挖轮廓,不但对维护围岩稳定有利,也为后续工序创造良好条件,同时有效地控制超欠挖,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2.1.4 仰拱紧跟:根据本隧道地质情况,拱、墙部初期支护形成之后要尽早施设仰拱,以使初期支护尽快形成封闭受力结构,并为二衬施工的模板台车轨道铺设提供条件,同时仰拱及早铺设也为洞内运输提供便利。一般仰拱与正面下部开挖面保持距离为40~50m左右,以保证开挖、装碴机具活动场地。

  2.1.5 及时施作二次衬砌:二衬不能紧跟初期支护。初期支护设置后,仍需对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进行不间断量测。如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仍在急剧增长,则需补强初期支护,不能用加厚二衬的办法作为结构加强手段;直到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时(收敛小于0.1~0.2mm/d及拱顶下沉小于0.07~0.15mm/d时)则可施作二衬。但在Ⅴ级围岩段,当变形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应迅速施做二次衬砌,然后再进行长期检测、观察。

  2.2 施工方案简述 施家梁隧道明洞段在拉槽开挖的同时对边仰坡进行支护,暗洞段在超前大管棚支护下短进尺掘进。隧道进洞采用上下台阶法,上台阶预留核心土施工,开挖后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封闭岩面。开挖支护过程中重点进行隧道的周边位移、拱顶下沉等量侧项目的工作,根据量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必要时上半断面设临时仰拱。上半断面开挖约10~15m后,开挖下部。在施工过程中隧道防坍塌问题是本工程在洞口段的最大施工控制重点。

  3 关键施工技术

  3.1 洞口土石方施工 首先施工洞口边仰坡顶的截水沟,开挖过程避开雨天进行。采用挖掘机开挖,孤石和挖掘机挖不动的岩石,采用小型控制爆破,装载机或挖掘机装碴,自卸汽车运输。洞口段边仰坡开挖严格按设计控制坡度,松软地层开挖时从上至下,随挖随防护,随时监测、检查山坡稳定情况。边仰坡上浮石、危石要清除,坡面凹凸不平处予以修整平顺。

  明洞段根据洞口地形地质条件分为明挖段和暗挖段。明挖段采用拉槽开挖,临时边坡随挖随支护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